查看原文
其他

德国专家一针见血:中医药在中国未受到虔诚对待,而是教条式的轻视!

凤凰TCM传媒 凤凰中医 2021-05-03

微博:凤凰TCM丨投稿/荐稿/合作微信:aicaojilu


德国慕尼黑大学波克特教授曾说过:“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诚对待,没有确定其科学传统地位而进行认识论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学探讨,所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


为什么一位外国教授会对中医持有这样的观点?


为什么日本、韩国、印度、泰国在内的外国中医都在快速发展,而中国的中医药行业在面对毁灭性的打击?


凤凰中医(公众号:fenghuangzhongyi)整了了多方资料,将逐步分析中医药为何会在中国受到教条式的轻视。


唯西是图,没有立场的全盘接受


德国教授的这番警示预言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但对中医文化的轻视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


一百多年前那些西风东渐的岁月里,比尖船利炮、舶来商品更易打动闭塞的中国的,是对急性病见效迅速的西医,那是中国人认识西学的开始。而随后,西风化雨让中国的现代化意识疯长,此时最早一批被唾弃的“糟粕”里就有中医。


1879年,国学大师俞樾(号曲园,是章太炎、吴昌硕的老师)发表了惊世骇俗的《废医论》,旗帜鲜明地主张“废除中医”。


俞樾所著《废医论》


随后,一批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包括孙中山、胡适、梁启超、严复等人的“废医”主张,更是言辞激烈,事隔近百年,杀伤力仍在。


严复认为中医缺乏实际观察和逻辑推理,将中医药归为风水、星相算命一类的方术;陈独秀说:“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梁漱溟认为,中医只是“手艺”,“没有客观的凭准”;鲁迅在《呐喊 自序》中对中医中药的讽刺更是影响深广——“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就连曾因病受中医惠泽的胡适也说:“回头想想我们家里的阴阳五行的‘国医学’,在这个科学的医学史上能够占一个什么地位。”


民国时期有一场更大规模的中医抗争运动。1929年,国民党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在当时的卫生部副部长刘瑞恒的主持下,提出了“废止中医案”,最终因受到社会强烈抵制而未果。


“妓女、吸毒和中医问题都解决了。”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曾在民国倡导“废除中医”的余云岫,在当了政协委员之后,把中医和妓女、吸毒等问题相提并论。


这些在今天听起来仍嫌刺耳的极端之论,诞生于“天朝大国”快速坠落时强烈的危机感。中国要摆脱落后挨打,必须“脱胎换骨”,兴西学,弃旧学。到五四运动时期,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潮更加汹涌。


就在这些意图建立“新世界”、断然弃绝旧文化的声浪中,基于文化自信的民族自信也悄然失落。


时至今日,对中医的轻视和偏见愈演愈烈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医在近代史中伴随着质疑勉强生存;而到了现代,对中医的轻视和偏见并没有随着国家的强大而消失,反而愈演愈烈。


经济发展、国力强盛,这些并没有带给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随着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和网络向中国的年青一代输送了太多西方文化和思想,再加上教育的缺失——传统文化作为中医生存的土壤越来越受到削弱,中医与自身的传统断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某平台上的一些“中医黑”言论


将中医与跳大神、迷信划等号,是很多中医黑的常见观点。这样的认知来源于对中医文化的认识不足,对中医知识的了解不够,为了黑而黑。


长期关注中医药发展战略的科技部专家贾谦认为,是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医学教育使中医质量下降,是近百年来对西方文化的几乎全盘接受让中医学元气大伤。


而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柳长华教授说,对于中医的误解源于整个世界传统文化的衰弱,在经济全球化的强烈冲击下,这已不仅仅是中医之痛。


用西医标准“安置”中医

让中医深陷“削足适履”的泥潭中


德国慕尼黑大学波克特教授说道中医之所以受到“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其原因是:


“这样做的不是外人,而是中国的医务人员。他们不承认在中国本土上的宝藏,为了追求时髦,用西方的术语胡乱消灭和模糊中医的信息,是中国的医生自己消灭了中医”。


中医和西医本属不同的范畴,两种理论并不完全一致,可是现实中却往往用西医思维管理中医,把适用于西医的标准“安置”在中医身上。可以说,中医一直深陷在“削足适履”的泥潭中。


除了标准,当前中医人才的西化,也直接冲击了中医资源,导致中医的特色性优势面临崩溃,也让本就人才匮乏的中医队伍根本得不到及时补充,断层严重,后继乏人。


此外,“中医不姓中”的问题在各中医院相当普遍。


现在有很多县级的中医医院院长是西医出身。甚至有县级的中医医院已与综合性医院合并。一套领导班子,两个牌子。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了一些地方中医医院的逐渐消失。


当然,中医西化现象远不止以上几点。比如民间中医被迫“非法行医”等等。


打破偏见

中医旺,则中国旺


中医的确不是西方标准定义的科学,更不仅仅是治病的技术,如何打破对中医的偏见和轻视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将中医教育深入基础教育


《黄帝内经》、《道德经》、《易经》的经典语录应该直接进入大中小学的课本,因为这些都是中医的源头。


中医与儒释道共同构成了中国的核心文化内涵,对道的追寻令它们异曲同工。无论皇家的正统学说还是民间的世俗文化都与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之道密不可分,而中医兼俱道与术之特征,并彻底融入世俗生活,且雅俗共赏,所以不仅人人皆可学习中医,进一步努力还可成为业余郎中,事实上这也正是中国从古到今的一种现象,一种典型的中国特色。中医还有个现代特色,就是当今的许多中医名家是学了西医后再学中医而成名的。中医自身的特色也造成了中医来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二、倡导将中医理论与生活方式相结合


中医,既是形而上之道,无形无象,通天达地;又是形而下之器,有形有象,医病救人,同时也是一种渗透于东方世俗生活的文化、哲学、艺术、价值观,甚至就是一种美的生活方式。


修身养性,强身健体,是每个人对生命最真诚的愿望,而中医的很多理论和技术能够帮助人们实现。



对中医而言,社会是最大考场,中医的存在意义不应该需要西方论调的肯定,中医的作用也应该体现在百姓的口碑里,而不是空泛的鼓吹里。


中医的天性就是充满个性的,多元化的,它与西医从一开始就走的不是一条道。人类返朴归真的趋势与中医的本质有种天然的契合,中医本身就可以直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所以,在当今科技发达医疗倒退的情形下,我们更应该倡导人人学点中医,多少不限,总之都会利人利己。再说,这也算恢复了一种古风,一种失传很久的中国特色。


中医内容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中药。其实中医的内容之丰富超出我们的想象。仅从大的方面就可分为内治与外治,而外治的内容更丰富多彩。只要搞通了中医的一法,就容易触类旁通,治疗方法多了,就能不拘一格结合运用,哪种方法适用就用哪一个。


中医不科学”的说法是中医黑常常挂在嘴边的论调。而事实上,说中医是科学实在贬低了中医,因为中医是超越科学并包容科学的!何故?中医给中国人医了几千年的病,既有神奇的疗效,又有系统的理论,能说它不真吗?可是当今最先进的科学理论也无法解释中医的理论和疗效,只能说明科学有局限,以科学为标准衡量中医本来就不对。


从实质上看,中医不是治病而是治人,其法在于调节阴阳平衡,故凡调节阴阳平衡之法皆为中医之法,其法并无高下之分,端看哪种法更合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数千年来以德以道教化四方,而不推崇武力征服;中医承载着中国文化“天地人和”的核心。故曰:中医旺,则中国旺;中医亡,则中医难兴。


如今全球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化大发展的时代,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和世界地位,已不能简单地用经济、国土、人口来划,而是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


网络的力量将不同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展示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恢复中医文化的地位,就是保护我们的文化主权。以史为鉴,中国的家国理念是建立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的,无论遭遇多少流离战火,只要中华文化的根基还在,认同还在,中国就能持续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从此意义上讲,我辈的责任更加重大:要保护中医还在,中医文化还在,才能真正的保护中华文化的国粹和精髓还在。振兴中医,刻不容缓!


关庆维:中医药跟西医药是两个医学模式,是不能通约的!

关庆维:不被理解的中医药!这是我听过最好的讲解,把中医药讲透了!

你对中医的看法,暴露了你的智商!

中医活下来真不容易!看看民国时期轰动一时的“中西医之辩”

吕嘉戈:《执业医师法》是对中医压制最厉害的法!它将中医药师打入冷宫!


公益活动  振兴中医  免费参会  诚邀支持

  
凤凰TCM传媒  入群请加微信:aicaojilu

↙ 阅读原文 了解我们丨关注可留言,喜欢请点亮 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